2月10日,《人民日报》6版以《实景演出球速娱乐,打造沉浸体验》为题,报道了春节期间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每天加演至4场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沉浸式体验的火热情况。
1月24日,球速娱乐《人民日报》以《“95”后铁路夫妻的春运》为题,通过独特视角,报道了一对临潼铁路夫妻坚守一线的动人故事。
2月2日,新华网客户端以《西安临潼:多彩民俗文化展演年味浓》为题,报道了春节期间临潼的多项民俗文化活动,阅读量达100w+。
1月30日,新华社以《陕西西安:春节我在岗 守护“不打烊”》为题报道我区公安民警坚守兵马俑、华清宫等重点景区一线,给广大游客创造平安、祥和的旅游环境,维护节日秩序的故事。单条阅读量不到2小时突破100万。
2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栏目聚焦华清宫景区旅游接待工作,展示了华清宫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光阴的故事·新闻人物拜大年”新春特别节目以《陕西西安 34年讲解兵马俑 导游岳保证的又一年》为题,讲述了我区导游岳保证把中国文化讲给世界听的故事。
2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秦陵博物院延长开放时间、增投门票,满足游客节日参观需求等情况。
1月31日,《经济日报》2版以《老技艺焕发新活力》为题,报道了我区“临潼五谷花馍”非遗传承人张绵通过技艺的传承、文化的弘扬,让传统民俗文化焕发出更多活力的故事。
2月5日,《光明日报》以《为铁路货车“把脉”》为题,对临潼铁路春运工作进行了报道。
2月6日,《中国旅游报》以《“调度师”促服务更优》为题,对春节期间临潼的旅游接待服务情况进行了报道。
2月6日,《中国文化报》以《给游客留下美好的旅行记忆》为题,报道临潼旅游接待情况。
2月2日,《陕西日报》头版以《节日里最动人的“风景”》为题,报道了兵马俑导游弥雪贴心当好文物与游客间的桥梁的故事。
2月12日,《陕西日报》以《临潼:文旅深度融合释放消费潜力》为题,报道了临潼春节市场消费情况。
2月1日,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以《秦陵女子道班:最美的一抹“橘红” 用“平凡”守护安宁 》为题,对秦陵女子道班新春坚守故事进行了报道。
2月4日,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以《欢乐祥和贺新岁 三秦喜庆过大年 》为题,报道了临潼“文旅大集”的火热情况。
1月30日,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栏目也对临潼“文旅大集”开集情况进行了报道。
2月7日,《华商报》以《西安临潼城管护航春节“不打烊”让游客舒心畅游》为题,报道了临潼城管全力保障游客舒心过节的情况。
2月11日,《三秦都市报》又以《戏曲进乡村 群众乐开怀》为题,对我区戏曲惠民演出活动进行了报道。
2月4日,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新闻》报道了临潼区看大戏、吼秦腔等多项地道年味活动。
1月19日,《西安日报》以《感受秦风唐韵 悠享惬意时光》为题,对临潼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专版推介。
在喜气洋洋的春节时分,当世界被节日的斑斓色彩装点,无数心灵向往着诗意的远行与家的温馨团聚,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在临潼融媒精心策划的《琳琳的Vlog》新春文旅特别节目——《风景背后》中,我们得以窥见这份不凡的选择。
从1月28日到2月4日,你们每天打开手机有没有查收到这份来自身边“好人”们的特别礼物呢?他们中,有“中国好人”、有“陕西好人”,还有“西安好人”、“临潼好人”。他们可都是咱们身边的活雷锋,正能量爆棚的那种!从腊月廿九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七整整8天,每天都有一位好人代表,穿着新衣裳,带着最灿烂的笑容专门给你拜年!为亲爱的市民游客们送上最真挚、最温暖的新年祝福!
吃货粉丝们过年那会儿,有没有被临潼融媒发的一组超诱人的美食短视频给刷屏了呀?没错,就是那个“吃遍临潼”系列。
这节目把临潼的招牌美食:大盘鸡、关中扯面、斜口荞面饸饹、烧烤、斜口臊子面、油槐狗舌头肉夹馍、铁炉油馍等一股脑儿全拍了个遍,整整7部短视频呢!每一部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每一帧都是对美食的深情告白!
要是你们错过了这些美食短视频,那可真是太遗憾了!不过没关系,现在可以赶紧去“美丽临潼”视频号搜索“吃遍临潼”,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咱们一起,用眼睛享受美食的视觉盛宴,用心灵感受临潼的独特魅力吧!
《感悟临潼》咱过年推送的内容,一期比一期精彩,一期比一期让人上头!第一期球速娱乐,《蛇年行大运-吉光映山川》,听着就让人心里美滋滋的,仿佛能看到金光闪闪的好运在山川间跳跃,简直是吉祥如意的视觉盛宴!
第二期呢,《梨园遗址博物馆-曲声悠扬传四方》,这简直就是一场穿越千年的视听享受!仿佛能听到那古老的戏曲声从梨园遗址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飘出,悠悠扬扬,直击心灵球速娱乐!
“临潼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基层一线,球速娱乐聚焦“坚守岗位”“节日保障”等主题,以基层干部工作、百姓生活为切入点,以新闻故事形式讲述临潼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