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welcome-球速体育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网站!
球速体育welcome知名媒体密集聚焦莆田元宵!
2025-02-23 阅读

  在福建莆田,每年正月十五,城厢区屿上社区都会在木兰陂公园举行抢桔子民俗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福气满满。

  2月12日正值元宵佳节,在活动开始前一小时,木兰陂公园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众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纷纷前来体验独特的民俗魅力。

  当地村民陈海滨向澎湃新闻介绍:“桔子是莆田元宵节必有的果品,抢福桔也是屿上社区最具特色的闹元宵活动。参与冲刺抢桔,预示着一种奋勇争先、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家在巡游结束后还能品尝桔子,分享好运好彩头。”

  抬棕轿、跳火堆、奔跑、冲刺、抢福桔……莆田闹元宵一系列紧张刺激的环节,让在场观众纷纷呐喊、欢呼。

  “我们这里的元宵活动丝毫不逊色于电影大片和节庆演出。”大四学生陈嘉颖说,这不仅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承载着她从小到大的记忆,“就像抢桔,展现的是我们民俗传统,更是家乡人民团结敢拼的体现。”

  大旗为令,锣声为号。元宵节下午一点半,伴随着绵绵细雨,屿上社区的巡游队伍在木兰陂公园开始了抢福桔活动。

  14名轿夫两两一组,身着统一服装,在绕场一周后,奋力向福桔冲刺,争先恐后地抢拿挂在竹竿上的福桔。

  “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村民陈海滨告诉澎湃新闻,抢福桔是当地元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传承数百年,因为“桔”与“吉”谐音,故而抢福桔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陈海滨介绍,“抢福桔”的主力军是村里的青年,因为“他们跑得快、精神好”。今年参与活动的14个轿夫中既有村里土生土长的村民,也有从外地特意赶回来的游子,“只要大家踊跃回来参与,我们都非常欢迎。”

  而抢到福桔的也并非只有一个人,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抢到,“这个过程是大家奋勇争先、共享福气的时刻。”

  陈海滨补充道,在抢桔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而且抢到的“福桔”还能为孩子们补充体力,增添活力,让这份福气与欢乐延续至整个元宵节。

  抢福桔活动在屿上社区传承数百年,不仅承载着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球速体育welcome,更成为连接邻里情感、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纽带。

  “我一直都有参与家里的元宵活动,这些活动肉眼可见地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内容更丰富,宣传力度也越来越大。”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大四学生陈嘉颖告诉澎湃新闻,莆田元宵活动一年比一年隆重,特别是“巡游抢桔闹元宵”活动,一年仅有一次,全村出动,全家上阵。

  “我觉得我们这里的元宵活动丝毫不逊色于电影大片和节庆演出。”在她看来,莆田的元宵活动不仅展现了民俗文化,更是团结敢拼的体现。

  “我切身体会到,民俗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更是打动人心的。”陈嘉颖表示,参与这样的活动,使人激情澎湃,也为接下来的一年增添了更多的美好期许。

  她表示,自己从小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为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莆田元宵活动走红网络,以“木兰陂巡游抢桔子闹元宵活动”为代表的民俗活动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中国元宵看福建,福建元宵看莆田’,果然名不虚传。”博主林火星如是感叹道。

  林火星说,这场活动不仅让他领略到了莆田独特的文化,更让他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他表示,将用手中的镜头把这份独特的节日记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莆田、来到莆田。

  同样深受震撼的还有来自上海的游客郑文。郑文是一名聋哑人,这几天与家人、朋友在莆田游玩,感受元宵氛围。

  他表示,莆田的元宵氛围很浓,美食也很丰富,“抢福桔”活动更是令他印象深刻。

  “莆田的元宵氛围真是太浓了!”来自湖北的游客何先生也表示,当看到村民为了抢到一个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桔子而奋力奔跑时,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

  何先生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在莆田,他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2月16日正月十九中午,莆田市北岸山亭镇莆禧村莆禧古城竖起一座高高的刀梯,梯子上的一根根横杆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这是一把把钢刀,刀口均向上。一位大汉正矫捷地赤脚踩着钢刀、徒手抓着钢刀,用力向上攀爬。

  这就是传承了500多年的“爬刀梯闹元宵”,刀梯下的人群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在莆禧古城,每年正月十九都会上演这场“惊、奇、险”的 “爬刀梯”。这项活动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代。彼时,倭寇频繁侵扰莆田沿海地区,烧杀抢掠,莆禧古城的守军与百姓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最终打败了倭寇。

  正月十九,莆禧古城“爬刀梯”表演者在奋力攀爬(在安全环境下表演,切勿模仿)。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为了纪念这段波澜壮阔的抗倭历史,致敬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莆禧村民便自发表演“爬刀梯”的独特仪式。

  2月16日,莆禧村民俗专家林健如向澎湃新闻表示,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爬刀梯”正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的民俗,不仅展现了莆田人民的英勇无畏和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2月16日上午8时许,莆禧村里鞭炮震天,家家户户门前燃起篝火,鼓乐震天,拉开了“爬刀梯”的序幕。

  由锣鼓队、演出队、马队等组成的巡游队伍从村里的莆禧古城广场出发,绕村巡游。从城隍庙到街道、观音亭、鲤江寺、观澜亭,再到马路顶、坡路顶、文昌祠,沿途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加入队伍,共同见证这一传统元宵盛事。

  到中午11时30分许,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地返回古城广场,广场上早已挤满了人群,周边的村民楼房上也挤满了人,鞭炮声更响更密,呼唤声一阵阵传来,焦急等待着“爬刀梯”正式上演。

  表演者即将爬到“刀梯”顶部(在安全环境下表演球速体育welcome,切勿模仿)。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刀梯高17米,有几根粗大的绳索固定住,梯子的横杆共21级,每一级都是一把刀口向上的钢刀。表演者是一位壮硕的大汉,村民们抬着他出场。

  在呼唤声中,他跳到地上,深吸一口气,向前跑了几步,赤膊球速娱乐空手抓住一根利刃,赤脚踏上最下面的利刃,开始手脚并用拾级而上。他几乎是一口气爬上去,中间没有长时间休息。登上梯顶后,他解开事前拴着的铜钱,一把把撒向四周,象征着祝福。人群的欢呼声达到顶峰,如海啸般响球速娱乐起。

  接着,这位大汉开始下梯,和登梯时不同,他在途中不停做出横穿钢刀的动作,如同不把利刃放在眼中。当他没有受伤地回到地面时,立即被村民们一拥而上抬起,一次次抛向空中。

  莆禧村广播员梁先生在现场手持麦克风,负责通报表演的进程。他在表演结束后对澎湃新闻介绍,刀梯上所用的刀都是开过刃的,很锋利,而村里目前仅有一人掌握这项“爬刀梯”的技艺。也正因如此,许多游客不吝赐教掌声和赞扬。

  惊心动魄的“爬刀梯”刚刚结束,在刀梯下方,一大堆柴火已经被点燃,“摆棕轿跳火”即将上演,这两项民俗活动又被并称为“爬刀山下火海”。

  14名头戴扎巾、身穿白衣蓝裤的年轻小伙分为两人一组,围绕着火堆快速转圈,随后跟随鼓点蓄势、奔跑,最后抬着饰有棕叶的棕轿,奋力一跃,跨过熊熊烈焰。

  表演一轮接一轮地进行,一捆又一捆的柴草被加入火堆中,现场氛围不断高涨,叫好声此起彼伏。

  正月十九,莆田市莆禧古城上演“摆棕轿跳火”民俗活动(在安全环境下表演,切勿模仿)。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当地村民介绍,摆棕轿跳火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更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生活,还寓意着向抗倭前辈勇敢、团结的精神致敬,可以驱走邪祟,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福气。

  今年21岁的小方第一次参与摆棕轿跳火,表演结束后,虽然满头大汗,他仍难掩兴奋:“我觉得作为年轻人,要积极发扬莆田的元宵文化,它有百年历史。今天参加活动也是我自己主动报名争取的,我感到非常的激动,我们要把文化民俗延续下去。”

  莆禧村民俗专家林健如介绍,正月十九表演的“爬刀梯”、摆棕轿跳火,都与抗倭历史有关,起源于明代,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他具体介绍,明朝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深受倭患侵扰,百姓苦不堪言。莆田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成为倭寇频繁袭击的目标。据史料记载,明代倭寇共侵掠莆田11 次,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

  为抵御倭寇的侵袭,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莆禧千户所城建立。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秋,倭寇再次侵犯莆田,并攻占平海卫城和兴化府城,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百姓深受其害,社会动荡不安。莆禧所城军民用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以一城之力抵御倭寇长达50多天的围攻,最终与戚家军相互配合,内外夹击,将倭寇彻底击败。

  正月十九,莆田市莆禧古城群众和游客在为“爬刀梯闹元宵”表演欢呼助阵。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谈及“刀梯”的由来,林健如进一步解释说,顾名思义,就是以刀为梯,这一独特的习俗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

  他说,在倭寇围攻期间,由于军力有限且不清楚敌人的主攻方向,莆禧人民便用刀架起梯子,登上高处以瞭望敌情,并指挥有限的兵力进行防御。刀梯在这场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战后,为了褒扬和纪念英勇的莆禧军民,便将爬刀梯习俗传承下来,并逐渐成为民俗活动。

  林健如介绍,在莆田,海洋文化、妈祖文化和抗倭历史等交融共存,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和古文物交相辉映,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莆田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在全国其他地方是难以见到的。”

  以莆仙戏为例,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莆田地区的文化瑰宝,也是当地节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曾向澎湃新闻介绍,莆仙戏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莆田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莆田人非常喜欢看戏,可以说是“无事不戏”。

  元宵节庆,自然也少不了莆仙戏。在2月16日的爬刀梯现场,就有莆仙戏演出。

  莆仙戏演员刘祖武告诉澎湃新闻,他是莆田人,受爷爷影响,从18岁开始唱莆仙戏,至今已有20个年头球速体育welcome。莆仙戏剧目丰富,有文戏也有武戏,涵盖了历史传奇、民间故事等方面,“在大的传统节日或者家里办喜事、乔迁等,都会请莆仙剧团来演出。”

  “莆田的传统文化、习俗很多,它们被传承保留得很好,希望一直延续下去。”刘祖武说,近年来,莆田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推动莆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大莆仙戏创作扶持力度、打造莆仙戏活动品牌、探索更多创新形式等举措,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莆仙戏。

  正月十九,莆田市莆禧古城表演“摆棕轿跳火”的年轻村民在活动结束后合影。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林健如说,不止莆仙戏,莆田相关部门对于当地各种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宣传一直在进行,“据我所知,政府部门一直在致力于推广莆田的元宵习俗等民俗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莆田不仅深度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大胆创新,积极推动各景区景点的更新改造和整体提升,打造特色餐饮、渔家赶海、研学观光等新业态,还敏锐捕捉热点潮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探索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体验方式,努力为游客营造出独具魅力的文旅融合新体验。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5年春节长假期间,莆田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8.3%,接待过夜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5.6%,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增长22.6%,旅游发展综合指数位居福建省第一,并排名春节“非遗热门目的地”全国第二名。

  “这几年,政府部门的确很注重宣传,也打造了很多有特色的文旅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作为年轻人,方杰对于近年来莆田文化宣传和文旅项目表现出的强劲势头很是认可和骄傲。在他看来,莆田文化值得也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

网站备案号:       Copyright © 2012-2024 welcome-球速体育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电话:020-88889999